
万江滘联正丫起龙仪式现场 图片均由记者 郑志波 蓝业佐 摄
蝉鸣荔熟,龙舟水涨,龙腾万江。5月30日上午,“东莞非遗墟市粤港澳城际联盟成立暨2020东莞龙舟月、万江龙舟文化季启动”仪式,在万江滘联正丫起龙广场举行。观“起龙”、吃“龙船饭”、逛非遗墟市、赏民俗表演……现场锣鼓喧天,一派喜庆欢乐的景象,东莞正式进入“龙舟时间”。本次活动由广东省非遗保护中心、东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万江街道办事处指导,东莞市文化馆、市非遗保护中心、万江文化服务中心主办。
东莞非遗墟市城际联盟扩容
2020年年初,为进一步扩大非遗墟市城际联盟的影响力,深化粤港澳叁地非遗工作合作交流,经东莞市非遗保护中心与汕头、梅州、汕尾、茂名、潮州、揭阳、湛江七城市非遗中心沟通、协商,七城市同意加入东莞非遗墟市城际联盟。至此,东莞非遗墟市联动全省21个地级以上城市,成为粤港澳叁地文化交流和文化融合的崭新平台。
当天的仪式为联盟7个新成员颁发了牌匾。接下来,东莞非遗墟市粤港澳城际联盟将充分发挥平台的引领和带动作用,加强信息互通共享,借助“非遗墟市”小程序进一步开展线上展销推介活动,同时线下也将通过举办城际专场加强城市间、区域间交流,加强非遗品牌活动、项目代表性传承人之间的合作交流,促进项目品牌化。此外,将力争组织联盟成员走出去,扩大广东非遗在全国的影响力。

青壮年下水试划松木龙舟
东莞正式进入“龙舟时间”
“四月八,龙船兜底挖。”按照传统习俗,每年农历四月初八开始起龙船,而“起龙”也是东莞“龙舟月”(赛龙舟是东莞国家级非遗项目,东莞人赛龙舟,不是一两天,持续时间长,故称“龙舟月”)的开始,标志着东莞正式进入“龙舟时间”,“百舸争流、千舟竞发”的热闹场面将在莞邑大地不断上演。
5月30日上午,万江滘联正丫起龙广场上彩旗飘飘,热闹非凡,众多闻讯赶来的市民热情满满,观起龙仪式、逛非遗墟市、品龙舟美食、睇龙舟巡游,共享龙舟文化盛宴,领略龙舟文化魅力。同时还有近百名摄影家走进活动现场,用镜头记录东莞人文景色。

万江水上游龙表演
在疫情防控常态化的背景下,东莞创新龙舟活动举办的形式,线上线下结合,利用“文化莞家”微信公众号、“非遗小姐姐”抖音号等平台,进行立体式传播,通过短视频、现场直播、线上互动等多种形式,丰富东莞“龙舟月”品牌内涵。万江龙舟文化季重点通过十大主题活动,拍摄一批龙舟主题照片,策划一条龙舟特色旅游线路,打造一个龙舟特色网红打卡点,推出一批万江龙舟特色的旅游文创手信,带市民朋友感受万江龙舟魅力。
从现在起,市民还可以通过“文化莞家”线上平台,跟随非遗小姐姐玩转“东莞龙舟月”。东莞非遗小姐姐将通过短视频,详细介绍龙舟人物、龙舟队伍、龙舟轶事,走遍13个镇街,讲述东莞龙舟文化故事。
链接
2020年中堂镇龙舟民俗文化节“头炮”打响
沉睡15年的松木龙船被唤醒
龙头开光、请龙头、起龙、洗龙、装龙头、点睛……5月30日,农历四月初八,在中国龙舟之乡中堂,一条沉睡了15年的松木龙船被唤醒了。这打响了中堂龙舟民俗活动的“头炮”,拉开“2020年中堂镇龙舟民俗文化节”活动的序幕。

34年历史的松木龙舟被“唤醒”
34岁松木龙舟曾勇夺第一名
5月30日,在中堂四乡村泗涌(郭氏祠堂对出河段),一条有着34年历史松木龙舟被唤醒。

中堂四乡村村民请出“老龙头”
广东气候潮湿多雨,为防止龙船船身发霉,每年端午节扒完龙船后,大部分的龙船藏于河涌底。这是先辈们发明的独特“藏龙”方法。第二年,“藏龙”便静待人们将其唤醒。
“起龙船”绝对是个苦力活,传统的龙船,船体长而沉重,整个起龙船过程完全遵照传统,老中青叁代齐参与。简单的拜祭仪式后,起龙正式开始,村民们一手拿着水桶一手拿着刷子,忙得热火朝天,合力把藏在水中的龙船挖出来,把龙舟洗刷干净后进行打磨、涂油等工序。
这条龙船已经有34年历史,松木制造,1986年新船落水,1988年中堂龙舟锦标和光杯勇夺第一名,2005年至今一直藏在河涌里。
中堂龙舟民俗文化活动拉开序幕
由于2020年受新冠疫情的影响,中堂镇文广中心计划将原定于农历五月十叁(公历7月3日)举行“2020年中堂镇龙舟文化节”改为线上宣传、线上体验及直播的方式进行举行。
届时,中堂将在龙舟月举办一系列的龙舟民俗文化活动,通过利用各种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创新活动组织形式,展示中堂龙舟民俗文化,弘扬“团结协作,奋勇争先”的龙舟人文精神。活动形式有:起龙仪式、龙舟体验小程序、中堂龙舟民俗文化节条漫、线上龙舟民俗图集、线上龙舟知识短视频、龙舟民俗文化座谈会、线上龙舟巡游、传承人龙舟民俗公开课等。
(来源 东莞时报记者 沈汉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