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赏心悦目的艺术品、饱含乡土气息的农具展览室……每逢节假日,位于东莞市蔡边村的福德堂都会吸引不少市民带着小孩和家人前来游玩。据蔡边村两委干部19日介绍,福德堂是该村着力实施文化振兴的一个支点,借助这座祠堂开展了一系列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青年、学生、干部等前来倾听老前辈讲述红色历史。
叁修宗祠见证荣辱兴衰
面积不足7平方公里的蔡边村相传自元代立村,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如今户籍人口有4500多人,其中,钟氏族人占了九成以上。福德堂是在钟氏宗祠基础上,于2004年修建而成。
少年们在堂下的小广场上练习武术
穿过熙熙攘攘的蔡边西坊,福德堂在喧闹的街市旁如同一块世外桃源。老人们悠然地在堂内享受着安逸的时光,或叁五成群闲话家常,或在棋盘上酣战淋漓。堂下的小广场上,数十名少年或扎马推拳,或手执器械研习套路,一招一式练习着当地的传统武术,一派生机勃勃好不热闹。
仔细打量福德堂,这座祠堂由主楼和副楼两部分组成,高低错落有致,古朴大方。厅堂内的装饰美观大方,四周摆设有十多套仿古家具、仿古灯具、书籍、字画、鸟笼、镜台及各种各样的艺术品,令人赏心悦目。庭院周围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据该村两委干部介绍,钟氏宗祠已有300多年历史,如今的金碧辉煌是叁次重修的结果。“作为蔡边钟氏的标志,钟氏宗祠是他们的血缘纽带,见证着蔡边钟氏历代的荣辱兴衰。”
大力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福德堂和文化振兴相结合呢?蔡边村选择了通过福德堂这个支点,去大力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并开展一系列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在福德堂的二楼设有一个300平方米的农具展览室,这是该村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里面陈列着镰刀、鱼篓、石磨、犁、耙等数百件农具,以及八仙桌、鸡公碗、鸡公车等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生活用品,让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农耕年代。
80岁高龄的老党员钟叔告诉记者,这个农具展览室筹建于2006年,从那时候开始,热心村民就负责收集和整理展品并“客串”解说员。如今,农具展览室已运行了十多年,里面收藏的展品超过300个品种,每年都会吸引大批市民前来参观,不少学校还组织中小学生前来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听老前辈讲述红色历史,回忆曾经的艰苦岁月。
“我们这一代人,以前吃不饱,穿不暖,改革开放后,生活才越来越好。”钟叔坦言,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可以让青少年知道以前是怎么耕田的,生活是怎样的。“通过对比,让青少年们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仿古步行街增加村民收入
除了福德堂,保安古墟是蔡边村乡村振兴的另外一大亮点。据该村党工委书记钟学良介绍,保安古墟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曾兴盛一时,现在是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再现当年商贸繁华的古墟景象,该村结合现代商业特色,投入2000多万元仿照其建筑风格,打造了一条全长130米的仿古商业步行街,如今已进驻了银行、餐饮、购物和休闲等项目。既保护了古建筑,又不失其风格,还为村民带来了收益。
在蔡边村的乡村振兴计划中,接下来准备对仿古商业步行街的灯饰进行升级改造,并提升福德堂周边环境,升级村内供水管网,加快推进政通路、天保停车场、渔苗停车场升级改造项目,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时,继续发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加强村文化队伍建设管理,助力文化振兴,进一步提升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苍产蝉辫;福德堂庭院周围绿树成荫
古色古香的亭台楼阁、赏心悦目的艺术品、饱含乡土气息的农具展览室……每逢节假日,位于东莞市蔡边村的福德堂都会吸引不少市民带着小孩和家人前来游玩。据蔡边村两委干部19日介绍,福德堂是该村着力实施文化振兴的一个支点,借助这座祠堂开展了一系列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组织青年、学生、干部等前来倾听老前辈讲述红色历史。
叁修宗祠见证荣辱兴衰
面积不足7平方公里的蔡边村相传自元代立村,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如今户籍人口有4500多人,其中,钟氏族人占了九成以上。福德堂是在钟氏宗祠基础上,于2004年修建而成。
穿过熙熙攘攘的蔡边西坊,福德堂在喧闹的街市旁如同一块世外桃源。老人们悠然地在堂内享受着安逸的时光,或叁五成群闲话家常,或在棋盘上酣战淋漓。堂下的小广场上,数十名少年或扎马推拳,或手执器械研习套路,一招一式练习着当地的传统武术,一派生机勃勃好不热闹。
仔细打量福德堂,这座祠堂由主楼和副楼两部分组成,高低错落有致,古朴大方。厅堂内的装饰美观大方,四周摆设有十多套仿古家具、仿古灯具、书籍、字画、鸟笼、镜台及各种各样的艺术品,令人赏心悦目。庭院周围绿树成荫,环境优美。
据该村两委干部介绍,钟氏宗祠已有300多年历史,如今的金碧辉煌是叁次重修的结果。“作为蔡边钟氏的标志,钟氏宗祠是他们的血缘纽带,见证着蔡边钟氏历代的荣辱兴衰。”
大力保护传承传统文化
文化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将福德堂和文化振兴相结合呢?蔡边村选择了通过福德堂这个支点,去大力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并开展一系列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
在福德堂的二楼设有一个300平方米的农具展览室,这是该村的一个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里面陈列着镰刀、鱼篓、石磨、犁、耙等数百件农具,以及八仙桌、鸡公碗、鸡公车等带着浓浓乡土气息的生活用品,让人仿佛一下子回到了农耕年代。
80岁高龄的老党员钟叔告诉记者,这个农具展览室筹建于2006年,从那时候开始,热心村民就负责收集和整理展品并“客串”解说员。如今,农具展览室已运行了十多年,里面收藏的展品超过300个品种,每年都会吸引大批市民前来参观,不少学校还组织中小学生前来开展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听老前辈讲述红色历史,回忆曾经的艰苦岁月。
“我们这一代人,以前吃不饱,穿不暖,改革开放后,生活才越来越好。”钟叔坦言,红色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可以让青少年知道以前是怎么耕田的,生活是怎样的。“通过对比,让青少年们好好珍惜现在的生活。”
仿古步行街增加村民收入
除了福德堂,保安古墟是蔡边村乡村振兴的另外一大亮点。据该村党工委书记钟学良介绍,保安古墟有着一千多年的历史,曾兴盛一时,现在是东莞市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再现当年商贸繁华的古墟景象,该村结合现代商业特色,投入2000多万元仿照其建筑风格,打造了一条全长130米的仿古商业步行街,如今已进驻了银行、餐饮、购物和休闲等项目。既保护了古建筑,又不失其风格,还为村民带来了收益。
&苍产蝉辫; 对仿古商业步行街进行灯饰升级改造
在蔡边村的乡村振兴计划中,接下来准备对仿古商业步行街的灯饰进行升级改造,并提升福德堂周边环境,升级村内供水管网,加快推进政通路、天保停车场、渔苗停车场升级改造项目,加强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同时,继续发扬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加强村文化队伍建设管理,助力文化振兴,进一步提升村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文/图&苍产蝉辫;羊城晚报记者&苍产蝉辫;文聪&苍产蝉辫;&苍产蝉辫;通讯员&苍产蝉辫;刘苏东